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关怀案例
发稿时间:2018-06-21 来源:

  

  一、一般资料

  小冬,男,16岁,咸阳市某县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后,父亲从乡下来到咸阳工作,并再婚,继母的年龄大小冬5岁,母亲仍在咸阳市某县农村,没有工作。一年前小冬从农村来到咸阳与父亲一起生活,由于小冬的学习较差,学习成绩偏低,在咸阳找一个公办重点高中是比较困难的,考虑到小冬的学习程度及家庭经济的的实际,小冬的父亲给小冬选读了某职业中学职教高考单招班(职教单招班),小冬成了某职业中学职教单招班一名一年级的新生,这等于让小冬重读了一年,因此比同学大一岁左右,也显得更加成熟。小冬身材较高,身体健康,喜爱劳动,善于沉思,显得心事较重,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自卑忧愁,敏感多疑,言谈举止中透着伤感与成熟。

  二、主诉和个人自述

  (一)主诉

  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被法院判给了妈妈,妈妈在农村,爸爸去了咸阳工作,我开始和任何人都不来往,不交流,心中怨恨爸妈,整天忧愁,感到爸妈不管我了,自己的前途完了。

  (二)个人自述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的爸爸妈妈就整天吵架,爸爸脾气暴躁,吵急了有时候还动手打奶奶。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只顾着发泄彼此的不满,对我只有要求,没有关爱,我考试没考好,他们就只知道骂我打我。终于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他们离婚了,我被法院判给了妈妈,爸爸转去了咸阳工作。

  爸爸妈妈离婚以后,我反而觉得轻松了很多,再也没有人整天在我耳边大吵大闹了,我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生活了,我怕老师同学知道了我父母离婚会笑话我,看不起我,于是我和任何同学都不来往,不交流,我很难过,我怕和他们交流我会哭,我怕他们知道我的家庭情况。学校有贫困补助,我不敢也不想写申请,我很伤心,常常一个人哭,哭完了我就一个人去看书,和任何人都没有话说,我感觉我好像是这个世上多余的人,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不管我了,我感觉我好像是爸爸妈妈的累赘,感觉自己是这个社会多余的人,我常一个人暗暗忧伤,曾几次都想到了死,我想我的死会是一种解脱,爸爸妈妈再也不用为我担心了,也不会再因为我而吵架了。我每天到学校故意表现得很成熟,很多大家不敢做的事情,我都会冲上去,甚至不惜违反校规校纪,上课玩手机、逃学、和同学打架、顶控老师、勾结校外青年……妈妈也因此频繁地被请到学校谈话。

  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眼中,一方面,我变成了一个“独行侠”,独往独来,自闭,孤僻,不与人不交流,不合群;另一方面,我变成了一个“异类”,行为敌对、逆反,天不怕地不怕,抽烟,喝酒,逃学,离家出走等,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不良少年。上到高一,我已经劣迹斑斑,在学校待不下去了,没办法,爸爸把我从乡下接到了咸阳,并且让我在职中上学。半年以后,爸爸却再婚了,并且娶了一个仅大我5岁的女孩。

  有一天,我偶然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他们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商量有了孩子之后如何安置我。从那天起,我明白了,等到继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肯定容不下我了,说不定还会把我送回乡下去。我讨厌继母,有时候爸爸会因为她而责备我,我渐渐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并且不想回家,已经在一个哥们儿家住了一个多月了,我知道这样下去我就完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临床观察与他人反映

  (一)临床观察

  求助者在母亲的陪同下自己主动前来咨询,衣着得体,精神状态较好,情绪略显焦虑,面色忧郁,语速较缓,声音较小;咨询时一直低着头,较为紧张,说话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语言、语速的表达与诉说的内容基本一致,回答非常配合。初步了解来访者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聊天的过程中,对父母怨气很大。

  (二)他人反映

  从其母亲了解到:求助者自小性格稍内向,办事认真,听老师的话,要强,学习也用功,乐于帮助他人,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水平。由于家庭的变故,孩子一下子像变了个人似的,敌对、怨恨、逃学、孤僻。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首先为求助者做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结果:

  SDS:标准分55分,在53-62分区间,为轻度抑郁;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心理测验的结果,对该求助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评估如下: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无感知觉障碍,无思维混乱。情绪表现较为正常,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正常。对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求医行为。

  1.精神状态:智力水平正常,情绪正常、有自知力、人格正常,个性内向。

  2.生理功能:胃部和头部均未见异常、最近经常失眠、食欲差。

  3.社会功能:对外部环境适应差,淡化与人交往,有退缩行为。

  4.主要问题:认知失调,轻度抑郁。

  5.主要症状为:怕老师同学知道了父母离婚会笑话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的前途,和任何同学都不来往,不交流,心中忧伤、难过,逃学、离家出走。

  (二)诊断

  1、诊断过程

  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该求助者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常性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仅仅限于发言失态这件事上,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该求助者的主导情绪是焦虑情绪,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一个月,没有影响社会功能。

  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统一、协调一致的,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良好自知力,力图摆脱情绪困扰,主动求医。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求助者虽然也表现出相应的焦虑症状,但以心情烦躁为主,且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超过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约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原因分析

  小冬的种种行为表现和情绪反应主要是由于父母离异所造成的。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大体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自卑与孤僻

  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尚不成熟,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各种事物。父母离异后,他们总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把父母离婚看成是见不得人的事儿,忌谈、忌问,在自己心灵深处产生自卑感,并逐渐变得孤独、不合群。

  (2)抑郁与恐惧

  由于家庭变故,形成抑郁的情绪,从而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和焦虑。而这种担忧和焦虑无法排遣,长此以往便形成抑郁的心理。

  (3)冷漠与防御

  离异家庭学生目睹了父母离婚过程中的争吵打闹、欺骗虚伪、绝情负义,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了美感,表现为冷漠,缺乏热情和向上的精神。与冷漠心理并发的是不信任心理,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抱不信任态度,甚至有敌意。

  (4)敌对与报复

  离异家庭学生认为生活对自己不公,父母给自己带来了不幸,继而产生报复

  父母、报复生活的心理,与报复心理并发的是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这些心理并发后,便表现为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求上进,甚至违法乱纪。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和多层次统一,共同商定咨询目标。与田某达成书面协议,初步确定:

  1、近期目标:

  (1)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睡眠状况。

  (2)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2、远期目标:促进小冬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调控。

  六、咨询方案与实施

  (一)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冬树立正确的观念

  引导小冬正确看待父母离异给自己带来的挫折与不幸。家庭的变故只是人生挫折的一部分,必须勇敢地正视现实,进而扬起积极进取的生命之帆。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是一种经典的认知疗法。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这一理论又被称为ABC理论。A:指发生的事件。 B: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艾利斯认为,要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就要提高认知,转变观念。

  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冬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和看待父母的离婚。父母离婚是他们的权利和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作为孩子,不能陷入父母离婚的阴影而忧愁抑郁。在帮助小冬树立正确观念的同时,要引导小冬对父母离异与丧失父母进行区别。子女绝不应该对家长这段感情的破裂付出自己成长的代价。不能一味地陷进父母离异的阴影里,用亏待自己的方式自暴自弃。

  (二)鼓励小冬多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减轻或消除小冬不良的情绪体验和敌对心理,使他意识并体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意识。

  同时,通过活动对小冬进行情绪疏导,有意识地转移他的注意,改变对周围环境的偏执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小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走出家庭破裂所造成的恐惧和抵触,战胜孤僻,舒畅地生活、学

  习和交友。

  (三)引导小冬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悦纳自我,消除自卑,增强自信

  与小冬共同分析和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优势,鼓励小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引导小冬发掘自身的闪光点,达到自我悦纳,进而消除自卑、恐惧心理,增强生活的信心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引导小冬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首先,应当使小冬把自己内心的苦恼、压力全部倾诉出来,使小冬的心情舒畅,精神放松下来,然后进一步了解他,给他建议,树立他的信心。最后使其忧郁情绪消失。小冬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娱乐、体育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忧郁、孤僻的情绪得到缓解。

  (四)鼓励小冬多与父母进行沟通,化解敌对情绪,增进感情

  沟通能够增进感情、达成共识、消除隔阂、化解冲突。鼓励小冬多与父母进行沟通非常重要,引导小冬了解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期望,感受父母由于结束自己不幸福婚姻而带来的自由与释放,进而表现出的愉悦与平和。这有助于小冬消除由于父母离异而在内心产生的阴影,愉快地接受新的生活。

  七、咨询效果评估

  从整个咨询过程看,求助者能积极配合咨询。

  (1)求助者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2)能正确认识父母离婚这件事;

  (3)情绪抑郁症状基本消除;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干预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抚平其心灵的创伤,使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