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技师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稿时间:2023-05-29 来源: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为加快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早日实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美好愿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人社部发〔2021〕86号)《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21〕4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学院“十四五”时期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学院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制定相关制度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人社、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院上下团结一心、负重奋进,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学院的快速发展。

(一)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学院坚持全面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一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三重一大”事项由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党委决策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委班子把方向、谋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稳定的能力不断提高。二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断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不断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管人管事,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将执纪监督前移,防范于未然,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四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建成了1个高标准党建阵地,建立健全“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关系接转等制度。五是加强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支部班子,累计发展9名新党员,培养19名入党积极分子。学院6个基层党支部全部达到“五化”建设合格标准,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党支部。

(二)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坚持争资引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十三五”期间,学院获批湖南省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市职业能力建设等项目,争取资金2080万元。持续加强校园基础建设,投资7500万元修建二期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十三五”末期,学院校舍总面积达151500平方米,实习实训设备总值达8835万元,图书馆藏书达11.1304万册。加强信息化建设,现有教学机房31个,教学电脑1150台,多媒体教室162间。

(三)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学院通过各种外培内引,下企业实践,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质师资队伍水平。全院240余名教师中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59人,其中高级讲师和高级技师79人,一体化教师72人,湖南省技术能手4人,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4人,湖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湖南省百优工匠1人,常德市技术能手7人,常德市青年岗位能手2人,常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常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常德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人,常德杰出工匠2人,常德工匠3人,常德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人。

(四)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学院狠抓常规教学,推进教研教改,全面启动教学质量建设年活动,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开展了9个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组织申报5门省级重点精品课程和6个省市级课题。修订完善技能竞赛机制,组织师生积极备赛参赛,成效明显。五年来,全院师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及教学比武共有285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2人;省级一等奖12人,二等奖33人,三等奖70人。

(五)办学规模稳步扩增。学院坚持培养与培训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模式,稳步扩大办学规模。一是坚持落实阳光招生,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招生纪律,充分利用湖南省阳光招生平台,公平、公正招生,5年间,招生专业逐年增加,共招收注册新生7576人,在籍学生人数从2015年的2000余人增长到4362人,其中高级工学生3285人,比例为75.3%。二是培训鉴定不断拓展,“十三五”期间,培训鉴定规模逐年扩大,累计培训24688人次,完成技能鉴定12390人次,培训鉴定人数较2015年增长55%。培训质量明显提升,培训品牌逐步形成。先后举办中联重科、大湖股份内燃机维修培训、中材水泥维修电工培训等“订单”培训班,学院焊工、电工培训已形成品牌优势,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六)学生管理日趋规范。以“立德树人,培养工匠精神”为根本,加强学生管理。坚持党委委员上思政课制度,党委委员送课进班级掀起学习热潮,我院青年大学习在全市排名长期居于首位。加强共青团、社团工作,开展学生社团、系列主题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学生准军事化管理,培养独立、自觉、自强的优秀品质和适应能力,学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七)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服务全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深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五年来,与31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33家企业“结对联企”,与8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与7家企业合作举办冠名班。近三年,共安排1932名学生跟岗和顶岗实习,其中73%安排在本地,为常德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八)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学院成立了全面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健全50多项规章制度,深化院系二级管理改革,实行财务预算决算管理,完善后勤服务机制,依法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成效显著:2016年学院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单位,2018年获评“省级文明校园”,2020年获评“省级文明标兵校园”。2016年-2019年学院获评综治合格单位,2020年获评平安建设优秀单位。2016年获评绩效考核合格单位,2017-2020年连续4年获评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十三五”末期,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绩效考核三大创建成绩斐然,学院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广泛需求,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时,学院发展仍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一是专业品牌尚未完全形成,办学特色不够突出。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高级技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偏低。三是学院规范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值此战略发展的关键期,学院要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科学谋划、创新发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学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环境

(一)职业教育发展机遇千载难逢。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等政策文件出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谋定方向。湖南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配套出台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湘政发〔2020〕2号),系统解读了湖南职业教育改革的方法路径与保障举措,深入阐释了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将如何服务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为经济提质、增速、转型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湖南省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常德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市,普职协同发展。

(二)国际国内新发展带来新需求。高技能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者、技术技能的重要传承者,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使我国产业转向、服务转向和人才需求转向,各种新产业、新职业逐步涌现,产业结构加速升级,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普工向技工的转变、技工向高质量人才的提升,实现劳动者从“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跃升,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突破,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我院作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的职业技术院校,应主动适应经济新格局,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促进专业转型升级,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三高四新”催生学院发展动力。根据湖南省委“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和使命任务,《常德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迈上千亿台阶;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生态农产品基地、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这些都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据市委人才办调查统计,由于德山经开区和灌溪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的崛起,全市技能人才需求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机械、加工、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严重影响了常德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此,学院建设发展应高度契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顺应湖南“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和使命任务,切实服务于新型工业化进程,有效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办学理念,以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化学院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加强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培养,高效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现代化新常德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二)发展原则

1.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持续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核心作用,加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政治任务,强化思政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统一,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努力培养能够胜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2.坚持服务理念,强化人才建设。要努力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成才和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学院发展的目标,继续推进人才强校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推动学院事业全面发展。

3.坚持突出技能,推进提质培优。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工教育的方针政策,坚持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质师资,建设优质专业、精品课程,打造学生管理品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优质就业。

4.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是学院发展的动力之源,以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抓手,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方法破解学院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用创新的思维、机制和举措突破学院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在人事、绩效、管理各层面,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发展,形成善于改革、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新气象。

5.坚持依法治校,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办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以规范制度、规范流程、规范目标、规范责任、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创业为抓手,切实健全规范学院章程以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求真务实、规范有序、效率优先的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学院党委将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努力实施“提质培优树品牌,内涵发展争一流”战略,争取到2025年末,办学规模稳定在5000人以上,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办学水平明显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突出“提质量、强内涵”两条主线,锚定“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聚改革创新,技能驱动,着力打造平安、文明、美丽、和谐、创新活力校园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拥有省级、国家级优质专业的现代化技工教育区域中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文明校园,省级、国家级优质技师学院,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集训基地。

学院“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主要指标

发展目标

党建工作

创建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夯实支部“五化”建设,发展新党员10人以上。

办学规模

在校生稳定在5000人以上;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学生比例超过70%,其中预备技师培养比例力争达到10%以上;各种社会培训达到10000人次,社会评价达到20000人。

专业建设

加强机电类、信息类专业集群建设,建设6个市级以上优质专业、2个以上省级优质专业、2个以上全国优质专业,纳入全国优质技工院校。

师资建设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增加到40人,高级职称教师增加到70人;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60%以上;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50%以上,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70%以上,技术理论课教师中具备中级技能以上职业资格的占60%以上。建设3个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6名以上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以及10个市级骨干教师。学制教育师生比不低于1:18。

学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实习生就业稳定率达80%以上。

教研教改

完成5个专业的专业资源库建设,建设3个品牌专业核心课程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15个;一体化教师占专职教师的50%以上,新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或课程达5个以上,力争纳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以及2个以上建设专业名单;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比武获奖100人次以上;师生发明专利奖项2个以上;教师发表论文年均20篇以上。

技能大赛

师生市级技能大赛获奖200人次以上,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00人次以上。

校企合作

新增校企合作企业20家以上,其中本地规模企业达到15家以上;引进5家以上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冠名订单班15个以上。

四、建设举措

(一)党建领航促发展,强化管理争一流

1.坚持党建领航。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的重要指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院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院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全面提升学院各级党组织组织力,将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创建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夯实支部“五化”建设,夯实党员队伍,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十四五”期间,计划发展新党员10人以上,党组织向心力不断增强。依靠工会、共青团、社区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建立紧密联系,协同推进加强学院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发展。

2.提升管理效能。结合学院发展目标,按照“权责清晰、责任明确”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学院组织机构体系,科学合理调整工作部门职能职责。稳中求进推行以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为重点的改革,理顺院系两级的责权利关系,扩大教学系自主权,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全面谋划制度建设,抓紧对学院制度进行“废、改、立”的工作,重点是完善教师职称制度、教学管理业务考核、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等制度,“十四五”期间力争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学院运行绩效管理体系,促进管理效能提升。

(二)提质培优突重点,质量提升树品牌

1.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着力培养“心有梦想、行有操守、腹有诗书、手有绝活”的“四有”新人。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加强学生劳动实践和实习实训,把劳动教育纳入公共课必修课程,其中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每学年16学时。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美育课程,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充分发挥技师学院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作用,重点培养技师、预备技师、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逐年提高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学生数比例,“十四五”末期,高级技工、预备技师学生比例超过70%,其中预备技师比例力争达到10%以上;充分发挥“一市场四基地”优势,形成评价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公共实训、技能竞赛、师资研修、就业服务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格局。

2.强化专业建设。按照围绕产业建专业、建强专业促产业的思路,坚持培育优势、集群发展的原则,采取“撤、并、转、增”的方式优化专业结构并实行动态调整。建设符合国家战略需要、与常德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发展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的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专业,拓展市场亟需、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护理、康养、家政等紧缺专业,建立起准确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重点打造、建设专业集群和市级、省级、国家级优质专业,树立学院专业品牌。

3.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人才结构。加大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多措并举鼓励学院教师提升学历学位,积极参与职称评定。力争“十四五”末期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增加到40人,高级职称教师增加到70人。加大高技能短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力争从相关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一线聘请理论及实践水平较高的高技能人才。二是积极争取国培、省培、市培指标,提升年轻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国培30人,省培30人,市培300人。三是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每个专业每年至少安排1-2教师下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60%以上;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50%以上,技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70%以上,技术理论课教师中具备中级技能以上职业资格的占60%以上。建设3个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6名以上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以及10个市级骨干教师。学制教育师生比不低于1:18。

4.推进教研教改。教研教改工作是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提升的现实途径和具体体现。学院一是要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加大研究工作力度,推进课程开发,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构建“课岗对接,课证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探索课程授课与岗位任务和“1+X”证书标准的双对接,实现“课证融通”“育训结合”。对接主流生产技术,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5个专业的专业资源库建设,建设3个品牌专业核心课程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二是深化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鼓励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途径深入到紧密型合作企业实践,积累一体化实训教学所需技能;选聘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担任顾问,参与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一体化教学经验或参加一体化师资专项培训。到2025年,一体化教师要占专职教师的50%以上,新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或课程达5个以上,力争纳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以及2个以上建设专业名单。三是强化教学常规规范管理,坚持组织教学例会、专业教学研讨会和一体化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学研究,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形成浓厚的教研科研氛围。“十四五”期间,争取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15个;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教学比武获奖100人次以上;师生发明专利奖项2个以上;教师发表论文年均20篇以上。

5.突出大赛引领。积极锚定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等赛事,精心组织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参赛、承赛工作,加强技能大赛选手、裁判员队伍、科研队伍、服务保障队伍建设,营造崇尚技能氛围,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评。在组建好“一系一品”竞赛队伍的基础上,出台全员练兵及技能竞赛队伍选拔组建、训练参赛的考核激励政策,加强日常技能训练的指导与监控,做到“训练有计划,指导有教师,考核有依据,参赛有佳绩”。争取挂牌设立国家级、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十四五”期间,师生市级技能大赛获奖200人次以上,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100人次以上。

(三)内涵建设稳推进,办学实力更夯实

1.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更新完善学院各项硬件设施,探索后勤管理社会化模式,以物业公司为依托对全院进行统一管理,涉及宿管、维修、水电、安保、绿化、保洁、热水、空调、电梯维保等领域。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优化中央空调系统,解决学生食堂空调问题,全面实现水电充值、宿舍门禁、师生用餐、购物消费等智能化管理,开发中心库房和公物维修报修两个网络工作平台,努力形成“安全、高效、满意”的后勤工作格局,为学院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后勤保障。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实施校园文化提升行动,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校园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倡导“大国工匠”精神,开展世界青年技能日、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中国行”、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活动,用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院品牌形象建设,规范学校各类旗帜、牌匾、门牌的规格与设计,规范师生佩戴校徽行为,重视校训、校歌、教风、学风、工作作风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宣传,提升学院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力争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目标。

3.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十四五”期间,学院信息化建设以提质增效、升级扩建为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大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加强基础网络建设,优化网络有线、无线的校园全覆盖,完成学院网络及软件系统的安全检测,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开发优化部门业务系统,完善优化OA协同、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学工管理、一卡通等系统,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果建设教学资源库实现数据共建共享,为学院教学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4.完善图书馆建设。“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为师生提供文献情报资料的功能,每年投入8万元左右购置纸质和数字图书,到2025年馆藏图书达2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达到8万册,数字图书达到12万册。设立专业阅览室,增加自主、自助式学习讨论的空间与场所。通过调整优化文献资源结构、改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推动数字图书馆落地,逐步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内部管理、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优势。

5.狠抓平安校园建设。“十四五”期间,学院将持续争创“平安建设先进校园”,建立和健全学院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校园预警和报警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完善校园安全防范防控体系,通过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加大校园叠加防控力度。明确各部门安全责任人,加强学生校纪校规教育、普法教育、禁毒禁赌教育等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四)产教融合更深化,校企同育优就业

1.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响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教融合。一是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技师学院或多元主体教育集团,推动学院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学院建设培训基地。二是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推进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促进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基地、共搭管理平台、共评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十四五”期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20家以上,其中本地规模企业达到15家以上;引进5家以上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冠名订单班15个以上;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开办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班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实习生就业稳定率达80%以上。

2.拓展培训鉴定。培训鉴定工作是学院开源的重要抓手,也是学院扩大影响,树立良好形象的窗口。我们一是要积极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类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探索设立企业培训工作站。完善内部评价考证培训,建立教学系培训工作考核制度。二是积极争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现代学徒制培训,探索推行弹性学制,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双师联合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三是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继续完善社会培训第三方评价所及特考中心建设。推动发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学院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学习团队,为职工提供终身技能提升服务。依托“一市场四基地”资源优势打造学院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品牌,2025年各种基础培训达到10000人次,社会评价达到20000人。

五、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党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规推进,突出狠抓落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把总体规划落到实处,共同绘就学院美好蓝图。

(一)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发展,切实提高党委领导学院发展的能力。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坚持集体讨论,班子团结统一。坚持政策向一线倾斜、智慧向一线汇集、成果在一线体现,密切联系师生、服务师生,不断增强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组成“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各部门要以本规划为基础,制订实施计划,实现学院与部门发展规划的无缝衔接。

(二)制度保障。根据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的实际,修订完善学院内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高效、合理可行的制度管理体系,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断提高学院办学育人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按照“放管结合”原则实施流程改造,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二级机构活力,推进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二级管理体制,在绩效工资、人员调配、内部管理上给予更大自主权,激发全体教职员贯彻执行“十四五”规划的热情和活力。

(三)经费保障。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行业企业支持、面向全社会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加强对学院现有资产的管理,健全完善学院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学院资产高效合理利用。

(四)舆论保障大力宣传“十四五”规划,提高学院师生对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的认同感。积极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十四五”重大意义,形成全员关心、参与和支持学院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